三名工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贝斯特官网入口下载首页 > 学科建设 > 三名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刘锦纷教授小儿心胸外科团队
来源 : 贝斯特官网入口游戏大厅主页 作者 : 供稿科室 : 发布时间 : 2021-01-14 17:23:00

  团队简介 

  贝斯特官网入口游戏大厅主页通过引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刘锦纷教授小儿心胸外科团队,双方在复杂结构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小儿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胎儿心脏缺陷一体化诊疗平台建设、左心室辅助装置研制等方面开展医教研全方位的合作,全面提升贝斯特官网入口游戏大厅主页心胸外科治疗水平,通过4-5年的努力,年手术量突破1000台,使贝斯特官网入口游戏大厅主页心胸外科排名进入全国儿童医院前5-10名。 

  依托科室:心胸外科 

  人数:6 

  

  团队组成 

  团队带头人: 

  

  W020210114631017521669.jpg

  刘锦纷 

  团队带头人业绩综述: 

  刘锦纷,二级教授,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从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30余年,从工作至今主刀各类先心病手术超过5000例,其中复杂先心比例超过70%。现为卫生部先天性心脏病专家组成员、世界小儿心脏外科协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美国胸腔外科协会会员、中华小儿外科协会常委兼心胸学组组长。同时担任《World Journal for Pediatric and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杂志副主编,《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等杂志编委。其带领的临床和科研团队在新生儿危重复杂先心病手术纠治和围术期处理、心内外科一体化治疗、计算机模拟血流动力学以及先心病蛋白组学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三等奖。发表文章1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0余名。因为其在工作、科研和教学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2010年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团队其他成员:

  

 W020210115629673316973.png 

  

  团队核心、其他成员业绩综述: 

  郑景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科副主任,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同时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分会先心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心胸组秘书,《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等。曾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进修。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横向课题、上海市教委等科研项目,并参与其他一些科内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目前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0多篇,中文论著60多篇,参与撰写12本心胸外著作,获得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国心脏外科医师奖(金刀奖)等多个奖项。郑景浩医师精湛的手术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质量获得了同行及患者家属的一致认可,并获得2013年第七届全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优秀医师奖(金刀奖),2013中国名医百强榜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十强称号,同时获得2013年好大夫网站年度好大夫称号。 

  

  

  红海筏,博士,从事小儿心脏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10年,掌握代表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具有本专业疑难病种较高的诊治能力。临床研究侧重于功能性单心室类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在国内建立了体量最大的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手术随访队列。目前单中心随访例数达700余例(国际上报道最多的多中心随访队列为1000余例),随访率达到90%以上。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双向Glenn分流术可以有效缓解单心室类Ebstein下移畸形外科诊疗中的三尖瓣返流再发生率和喇叭形吻合口可以优化功能性单心室外科血流动力学表现等外科策略和观点,并在国际心胸外科最高级别临床会议(第九十界美国胸心外科协会年会)及国内相关胸心外科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相关文章发表于心胸外科专业领域最权威的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和《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申请人率先开展流体仿真、虚拟手术和3D打印等先进工程技术在功能性单心室外科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组建了包括外科医生、影像诊断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研究团队,同时建立了超过50例的功能性单心室流体仿真和3D打印模拟数据库。从2007年至今,团队在该领域一共申请成功国家级课题7项,其中申请人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5年内在此领域发表SCI或EI收录文章16篇,其中申请人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或者EI收录文章6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申请人提出了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术式可以根据术前流体仿真结果进行虚拟优化和个体化精准设计的科学假说,并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一系列课题的资助下,证实此科学假说并推广至临床实践。同时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排名第二)的资助下,率先考察了婴儿期心肌细胞的增殖特征,发现0-3个月早期婴儿的心肌细胞具有突出的细胞周期活性,但是这种增殖潜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减弱。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Nature子刊《科学报道》(申请人为通讯作者),从反面为心脏再生的研究和先心病围术期心功能不全的诊疗提供极有力的线索和理论基础。 

  

  徐卓明,女,汉族,1968年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美国德州儿童医院、费城儿童医院,以及以色列施奈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行政副主任、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医疗质量万里行-肺动脉高压专题活动”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全可利®肺动脉高压慈善援助项目指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编委、《Congenital Cardiology Today》 杂志编委,承担并完成上海市高校青年基金1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临床横向课题5项,参与并完成“危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技术研究”课题,其成果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多年来在肺动脉高压尤其是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为“吸入一氧化氮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治疗先心病术后难治性反应性肺动脉高压及肺高压危象和复杂先心病术后严重低氧血症,制定了一套先心病术后吸入一氧化氮疗法的应用常规。负责开展了中华医学会儿童肺动脉高压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为我国先心术后监护培养了大批人才;承担并参与和肺高压有关的临床横向课题多项,其中包括万他维单中心和多中心临床试验两项(NCT01320878,NCT01598441)、波生坦全球横向课题一项(AC-052-373);参与了刘锦纷教授主持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诊断和治疗讨论会”,并且执笔撰写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并于2011年发表;2012年作为承办单位负责人,组织召开了国内第一届“国际儿童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就儿童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为儿科肺高压领域的带头人,2013年应邀参与编写了王辰院士主编的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系列《肺动脉高压研究与临床实践》中的《儿童和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章节,同时应邀参与编写了葛均波教授《肺动脉高压治疗学》中《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围术期诊治》章节;2014年参与了最新的《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的编写工作,负责撰写《儿童肺动脉高压和PPHN》章节;作为牵头单位课题负责人,主持了“万他维多中心的随机多盲临床试验”(NCT01598441),以期制定可以向全国范围推广的诊治指南。发表相关论文26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SCI文章3篇;参译参编专著3部,总字数超过10万。 

  

  朱德明,男,主任医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体外循环科主任,1953年6月6日生,大学学历,硕士生导师。80年代始专职负责体外循环室工作,相继开展了深低温转流技术;不用血和少用血的体外循环血液稀释法;新生儿体外循环灌注;急诊体外循环;超滤技术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深低温脑保护等颇有深度和影响的研究及临床实践工作。在婴幼儿和新生儿转流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保持着出生年龄最小(出生11小时)、复杂先心体重最轻(1.7公斤)的国内体外循环灌注记录,为全国20 多家儿童医院培养了专业骨干,在国内灌注界享有较高声誉,曾参于《小儿心脏外科学》,《兰锡纯心脏外科学》,《新生儿外科学》,《小儿外科学》,《体外循环与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学》,《体外循环临床实践 》等专著的编写,并主编《小儿体外循环学》(待出版)。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过国产氧合器及其他体外循环装备的研制。作为主要参与人曾分别获得全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八次赴欧美及台湾参加学术交流,并分别以访问学者(教授)身份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学习。现为中国体外循环学会付主任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体外循环学组付组长;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体外循环技术学会国际会员。并担任《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副总编辑、《上海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学术论文评审专家。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完成复杂先心病治疗,急诊手术,深低温脑保护,不用血少用血等课题研究。撰写小儿心脏外科学体外循环学等。 

  

  张浩,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籍贯浙江温州。1973年7月生。1991-1996年就读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6-1999年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任住院医师,1999-2004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博连读并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导师胡盛寿院士。博士就读期间2002-2003年于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心脏外科任Research Fellow。2004年毕业后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历任住院、主治和副主任医师。2013年破格晋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2015年聘为“协和学者”特聘教授。2016-2018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管委会副主任和卫健委心血管病再生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至今担任国家心血管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会秘书长。2019年起调离至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担任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心脏中心学科带头人、胸外科副主任。 长期工作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临床一线,同时聚焦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式创新、疗效评价、和心肺保护等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著26篇,包括《柳叶刀:儿童和青少年健康》(2018)、《科学:转化医学》(2019)、《欧洲心脏病杂志》(2012)、《自然:通讯》(2018)、《危重医学》(2016)、《胸心血管外科年鉴》(2016)、《粥样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理》(2019)和《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3)等权威国际学术刊物。先后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树兰医学青年奖(2018)、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中国出生缺陷救助基金会“青年学者奖”(201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等称号。 

  

  输出团队专科特长: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 

  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运用 

  监护管理水平 

  婴幼儿左心辅助的临床应用 

  

  输出团队简介:

  

  

W020210114631017930555.pn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是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的旗帜,在我国首先开展小儿先心病外科治疗工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8岁以下心外科手术治疗数量居全国首位,是卫生部指定的“小儿先心病国家培训基地”,国内70%开展小儿先心外科的单位骨干,源自该中心进修学习人员,为全面推动我国小儿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团队特色技术(研究):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 

  采用复杂结构性心脏病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水平位居全国领先,尤其是在紫绀型复杂先心手术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年先心病手术3500例左右,复杂性先心病占比60%以上。 

  

  2、团队特色技术(研究):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运用 

  对低龄、低体重、危重、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持技术与先心病术后ECMO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3、团队特色技术(研究):监护管理水平 

  先心病重症监护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复杂先心术后机械通气策略、肺动脉高压诊疗策略和多脏器保护策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4、团队特色技术(研究):婴幼儿左心辅助的临床应用 

  全国首家开展婴幼儿左心辅助技术的单位,目前指导贝斯特官网入口游戏大厅主页开展左心辅助项目。